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 > 正文

安徽“宣纸小镇”:108道工序传承千年文化 文旅融合走出新路径

2020-11-10 17:12:24 来源:未来网
      【打印】 【纠错】 【字体:

  有着“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美誉的宣纸,起源于唐代,产生于安徽泾县,承载着中国文化“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千年记忆。

  未来网泾县11月10日电(记者 凌萌)“‘宣纸小镇’主要为对外宣传的窗口。随着项目的建设,前来观光的游客数量增多,有效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宣纸股份、宣纸小镇副总经理翟小宁告诉未来网记者。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有着“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美誉的宣纸,起源于唐代,产生于安徽泾县,承载着中国文化“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千年记忆。记者此次深入有着“中国宣纸之乡”美称的安徽泾县,探寻“宣纸小镇”背后的秘密。

“纸寿千年”,纵观古今

  从泾县县城出发,沿着205国道向南约20分钟,进入榔桥镇乌溪村境内,远远就能看到宣纸产地标志性景观——中国宣纸文化园,园内的青檀树郁郁青青,一座主体钢结构、外观膜结构的现代建筑十分惹眼,形似一摞错落有致的宣纸,依山傍水,与坐落于水中的另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朝相辉映。

  中国宣纸文化园(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走进博物馆,展厅内墙雪白莹润,全部由宣纸铺贴而成。除了宣纸,在博物馆的白墙上,还挂上了一张张成帘。“成帘的作用主要是捞纸,又称为纸帘。生产线的师傅用这些纸帘在纸箱里荡漾,就会形成一张张的宣纸。”讲解员将宣纸的故事娓娓道来。

  “宣纸源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属宣州管辖,根据史籍记载,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因而得名。”讲解员介绍称,自唐代起,宣州所产宣纸已甲于全国。

  “到了宋代,宣纸的需求量大增,宋末元初,曹大三迁至泾县小岭一带以制造宣纸为生,成为有确名可考的宣纸第一人。此后数百年泾县小岭曹氏一族,逐渐成为宣纸传承中的佼佼者。”记者沉浸在宣纸的悠悠历史长河中。

  “清代,泾县宣纸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其时县西小岭十三坑,处处建棚(厂)造纸,棚户(厂家)日益增多,小岭一隅已无法容纳,于是不少新老棚户另辟蹊经、向外发展,遍及全县所有宜造宣纸的地方。”宣纸在上千年历史的沉淀中熠熠生辉。

  “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叠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春声撼夕阳。”在博物馆的一张张纸帘上,掩映的是关于宣纸的文学作品。透过一张张纸帘,仿佛能够看穿宣纸的“前世今生”,感受到宣纸独有的文化魅力。

“108道工序”,首在于“料”

  走出充满历史韵味的博物馆,一条山路曲径通幽,直接通向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在这里,花砖墙面的厂房精致大气,有山泉水流经厂区,不时可见鱼儿游弋其间。

  在厂区车间,一位工人正熟练地在一堆橑皮里精挑细选着。记者了解到,宣纸的生产原料主要为沙田稻草和青檀皮,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手工制造而成。

  工人正熟练地在橑皮里精挑细选着。(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原料在山上采摘的过程会有腐烂、杂质,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不合格的杂质剔除,合格的才能进入车间进行生产。”讲解员告诉记者,“宣纸制造,首在于料”,原材料是非常关键的。

  宣纸原料进行选捡后,便要进行对打。“对打的过程会将青檀树皮打成块状,加工师傅会进行切割工艺。”在一旁的车间,记者看到,一位车间工作人员正将身下的青檀树皮切割成一块块不规则的菱形。

  “这一道工序称为切皮,切的力道和手法都有讲究。菱形树皮更有助于宣纸形成较强的拉力,达到晕染的效果。”讲解员介绍称,宣纸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前期的原料制作,仅檀皮的制作工艺就有56道工序,稻草的制浆工艺有36道,后期的成品纸制作有18道,宣纸制成所需要大大小小的工艺多达108道。”

  走进繁忙的捞纸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一排的捞纸槽,每槽有两位师傅配合工作。只见两位师傅用手中的竹帘在纸浆中轻舀两下,一位师傅抬起竹帘往槽外轻巧一掀,一张“纸”便完完整整落了下来。“捞纸,可以说是一百零八道造纸工序里最难的了。‘一帘水靠身,二帘水护胸’,看似简简单单的两帘,却是决定一张宣纸厚薄、均匀度的关键。”讲解员介绍称。

  “捞完纸”,接下来的工序便是“烘干”。“大国工匠”、晒纸工毛胜利正在“晒纸”车间辛勤地劳作。“焙面温度常年保持在65摄氏度左右,夏天连电风扇都不能吹。这是纯手工的环节,也可以说是宣纸制造技艺最精华的部分,一丝一毫不能马虎。”毛胜利从事晒纸这项工作已三十年有余,掺帖、蒸帖、浇帖、鞭帖、做帖、牵纸到晒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毛胜利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是手与纸的对话、力与艺的结合。

  毛胜利正熟练进行“晒纸”工序。(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宣纸薄如蝉翼,进行纸张分离、晒到牌面上的难度较大。另外,在牌面上用刷子刷的时候,刷子的力道很重要。刷重了刷痕很重,刷轻了纸张就报废了。所以晒纸这道工序的精髓在于贴纸、刷纸这两步。”毛胜利介绍说。

“宣纸小镇”,产业发展的名片

  “三年造就一张好的宣纸。”这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迎福最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的眼中,宣纸不仅透着古法制造的香气,还蕴藏着墨韵万变的文化魅力。

  “宣纸在中国书画用纸中处于顶尖地位,最能体现中国书画‘墨韵万变’的意境,使用者多为知名画家,使作品达到长久保存的功效。”黄迎福介绍称,宣纸的年产量较少,目前达到800吨左右。其中,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星”牌宣纸达到了500吨,在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较高。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迎福接受媒体采访。(未来网记者凌萌 摄)

  作为中国书画界的一张名片,宣纸在邮票、印刷等领域也有所涉及。黄迎福表示,为了将宣纸推广出去,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拓展宣纸的用途。“我们与国家邮票合作,改变纸张的特性进行深加工,用宣纸作为印刷纸张,将精细的宣纸加工工艺传播出去。此外,我们还利用宣纸进行书籍的印刷,作为博物馆的修复用纸等。”

  长久以来,宣纸都浸透着古法手工制造的千锤百炼。如今,宣纸也将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纯手工的宣纸制造工艺必然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目前,在保持传统关键工序人工制造的基础上,结合机械化生产,在原材料加工成纸张‘抄纸’这一步骤上,采用机械化工作,提升宣纸的生产量。”黄迎福介绍称。

  记者了解到,在污水排放的治理中,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也加大了科技方面的投入。“污水的治理利用的是现代科技,包括水温的检测、加热以及纸张的烘干速度,均依托科技的高效处理。”

  为了扩大宣纸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还通过“宣纸小镇”建设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据悉,“宣纸小镇”项目自2017年9月开始建造,以现有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宣纸博物馆和文化园为核心,总投资8.29亿元,占地约为2.83平方公里,突出宣纸和非遗特色,聚集和提升宣纸及文房四宝产业,吸引一批书画艺术家落户小镇,建设一批艺术馆、展示馆。

  “‘宣纸小镇’项目的建造,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翟小宁介绍称,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建设近三年,极大地带动了当地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翟小宁还介绍称,“宣纸小镇”的建设目的主要为对外宣传的窗口。“随着项目的建设,前来观光的游客数量增多,带动了当地农家乐、书画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保障。”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政府着力将“宣纸小镇”打造成全国唯一的宣纸特色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每年增收50余万元。

  翟小宁表示,未来,“宣纸小镇”将会纳入更多的宣纸生产企业,进行产业集结,将中国宣纸更好的宣扬出去。


微信 微博 手机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