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字乡村 > 典型案例 > 正文

长丰县“三个一”,打造数字草莓产业新模式

2022-06-24 10:16:18 来源:合肥市网信办
      【打印】 【纠错】 【字体:

  一、背景情况

  草莓是长丰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长丰草莓”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产品。长丰县入选全省“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县、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是全国草莓种苗和鲜食草莓的核心主产区,设施栽培面积达21万亩,连续多年稳居全国设施栽培第一县,草莓总产量35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110.7亿元,占全县GDP14.7%,草莓种植农户8万多户,从业人员17.5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近一半来自草莓产业。在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中,长丰县把草莓产业数字化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大力提升长丰草莓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长丰草莓产业全过程及关键环节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探索可看、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发展路径。

长丰草莓小镇博士智慧草莓园.jpg

长丰草莓小镇博士智慧草莓园

  二、主要做法

  长丰县抓住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创建契机,以农业产业数字化为突破口,实施数字赋能草莓产业行动,构建资源数字化、管理精准化、生产智能化、服务远程化、质量监管网络化“五化”体系,打造草莓产业数字应用新模式。

  一个中心,汇集草莓产业“大数据”。推动草莓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1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数字草莓+”多场景应用模式。按照安徽省农业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规范要求,搭建基本覆盖草莓生产经营的“产业布局、病虫害识别、肥水管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销售网络”大数据平台,实现草莓产业全量数据集成“一张图”。

长丰草莓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jpg

  草莓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

  一个平台,推动智能管理“进园区”。建设草莓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平台,配备自动气象站、土壤环境和植物本体传感器、视频监控、水肥药一体化综合管理等设施设备,适时采集土壤墒情、苗情、病虫情、灾情等高清图像信息。开发智能水肥一体化、病虫害智能化识别等“草莓专家”远程服务系统,推出集大棚温光湿自动化控制、智慧水肥植保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手机APP,实现农事活动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管理。2021年,改造建成5个示范主体11个“数字草莓”自动化大棚,通过50多套各类传感器,持续优化温湿度、光照、土壤、水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参数设置,实现草莓生产全环节品质调控闭环。在长丰草莓小镇核心区,投入1300万元建设2.2万平米的智慧草莓基地,计划引进市场化主体运营,打造智慧草莓小镇高科技示范园。

数字草莓园区数据采控管理平台.png

  草莓园区数据采控管理平台

  一个系统,树立品牌品质“高标准”。依托安装在示范园区温室大棚内的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设备,结合运用AI识别传感器和算法,获取主栽草莓品种的全周期表型、果形、成熟度等信息,完成多个生育期4万多张草莓表型图像数据采集。围绕长丰草莓4个主栽品种的数字化标准化栽培,建立草莓标准化种植模型数据库,制定数字草莓标准生产规范6项,起草行业标准1项。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融合草莓生产农残污染物快检系统、草莓低温等离子保鲜与自动封装系统。为草莓建立“二维码”身份证,消费者通过扫码溯源准确了解草莓生产农事记录、质量等级等信息,有效提升“长丰草莓”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利用草莓表型图像分析建立草莓标准化种植模型.jpg

  利用草莓表型图像分析建立草莓标准化种植模型

  三、主要成效

  通过数字赋能、科技“强莓”,草莓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长丰草莓”品牌价值已达118.7亿元、产值达110.7亿元,成功突破“双百亿”大关。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通过病虫害智能识别和水肥药智能管控系统,实现精准施肥施药,草莓生产节肥30%、节药45%;产业降本增效显著增强,通过产供销环节数字化管理,实现草莓平均产量提高15%,每亩节省农资、人力等费用800元,亩均增产增收4000元,经济效益增长20.3%;线上网络销售发展迅速,长丰草莓质量安全追溯覆盖率达到99%以上,电商销售占比从10.1%增长到19.2%,年销售量超7万吨。

微信 微博 手机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