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规范性文件 > 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线上经济发展的意见

2020-07-08 11:17:07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打印】 【纠错】 【字体: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线上经济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新经济形态,具有跨界融合、开放共享、高成长低成本的特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促进我省线上经济加快发展,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经省政府同意,现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部署,以“数字江淮”建设为统领,以消费新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创新为动力,坚持线上线下协同,推进一、二、三次产业“触网登云”,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拓展应用新场景,着力营造线上经济新生态,推动经济增长动力接续转换,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线上经济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培育引进一批线上经济龙头企业,推出一批线上经济应用型场景,突破一批线上经济关键技术,打造一批线上经济品牌产品和服务,线上经济成为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安徽跻身全国线上经济发展先进行列。

  二、重点领域

  (一)智能制造。积极发展工业APP,推动工业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积极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大力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无人生产线。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与仓储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生产线等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促进高端装备、家电、汽车、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产业转型。

  (二)在线新零售。加快推进“电商安徽”建设。鼓励传统菜场、餐饮、超市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线上商贸新模式。全面提升商业街区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打造智慧街区。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建设一批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生鲜电商,鼓励应用制冷预冷、保温保鲜等技术,规模化布局冷链仓储设施。支持发展智能便利店等智慧零售终端。大力发展“直播带货”,鼓励开展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聚焦“无接触”式消费需求,加快发展无人机、无人车等无人驾驶运载工具,加强智能快递柜、储物柜、保温外卖柜等无接触配送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

  (三)在线教育。加强安徽省智慧学校省级平台、安徽继续教育在线等平台建设,丰富和完善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精品课程库等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线上服务供给能力,推广“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应用。推动安徽省智慧学校省级平台与安徽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融合发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广度和深度。鼓励研发针对不同群体的课程包、课件包和资源包,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建设安徽职业培训网络大学,完善“互联网+培训”平台,开发数字培训课程资源。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在线教育机构深度合作,大力发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线教育模式,增强在线教育体验感。

  (四)在线医疗。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积极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积极利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推广远程会诊、智慧诊断、远程手术、远程监护等典型场景应用。加快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构建医养康护一体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平台。推进“智医助理”建设,拓展完善功能,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加快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以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逐步完成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实现全省健康医疗服务“一卡通用”。以卫生健康、社保、医保三大应用为突破口,拓宽应用领域,推动“安康码”赋能升级。

  (五)智慧养老。建设省级养老服务数据资源中心和管理服务应用平台,促进行业管理部门、养老服务主体、服务对象间信息共享,营造互联互通的智慧养老应用环境。实施智慧养老机构创建工程,提升养老机构无线定位求助、跌倒监测、夜间监测、移动定位、消费娱乐等综合服务水平。支持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效率。积极开展老年人家庭智能安防设施改造,推广居家环境监测与居家安全、远程看护、亲情关怀等服务。

  (六)智慧旅游。鼓励建设智慧景区,推广应用电子门票、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智慧停车等服务。加强省级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强化旅游大数据挖掘应用,及时掌握和管理调度全省旅游数据信息资源。全力建设提升“皖游通”旅游服务平台,打造集咨询、出游规划、住餐预订、导航导购、分享评价、投诉处理等为一体的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实现“一机在手畅游安徽”。支持互联网企业、文旅企业打造文化旅游数字内容传播平台,开发旅游远程互动直播产品,发展线上沉浸式旅游。

  (七)在线办公。围绕居家办公、异地办公、移动办公等线上办公需求,鼓励开发即时通讯、协同文档、云盘等产品和服务,拓展线上办公业务。融合应用5G、AR、VR、MR等技术,优化信息发布、视频会议、在线培训、在线服务、协同办公、客户管理等场景应用体验,发展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远程办公新模式。鼓励开发智能语音设备、超高清视频、电子白板、智能眼镜、智能摄像等智能办公设备。推广中国声谷智能办公平台应用,整合公文写作、会议速记、电话智能记录、考勤无感识别等人工智能办公技术与产品,推动一体化线上智能办公。

  (八)在线文娱。依托“安徽文化云”平台,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向现代化数字服务模式转变,优化数字资源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培育发展网络视频、网络音频、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游手游、线上直播等业态,大力发展“有戏安徽”、共享书柜和AR图书等在线文化品牌和产品,推广“虚拟主播”场景应用。加强4K/8K超高清内容生产和服务,打造“5G+4K/8K”超高清视频示范工程,推广超高清视频在内容付费、文化推广等领域的应用。加快会展场馆的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云上会展。依托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打造线上文化产权和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推动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资产。

  (九)移动出行。规范网约车、共享汽车发展,优化网约车审批流程。鼓励整合公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民航、铁路等出行信息,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出行服务系统,实现出行行程预定、路径一键规划、公共交通无缝衔接、费用一键支付等功能。依托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指挥调度平台,加强综合交通动态运行监测和协调指挥调度。

  (十)在线金融。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丰富智慧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服务渠道,加快发展线上申贷、线上理赔、征信查询、自助放贷、移动支付、证券业务办理等服务模式。加快合肥滨湖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建设,支持开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金融产品创新,打造国家级金融大数据中心。鼓励开展指纹登录、刷脸转账、电子签章、生物识别支付、智能穿戴设备支付等金融科技创新。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模式,深入推进“核心企业+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支票、商业汇票电子化进程,积极推广应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

  (十一)在线科技服务。以电子信息、家电、服装等行业为重点,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软件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网络化研发设计协同平台,开放数据、模型等资源,支持发展众创、众智、众包、众设等线上创作活动,培育开发者社区。依托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完善线上服务功能,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推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仪器设备、数据、文献、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制造业企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开发等云服务,部署云端开发设计环境。依托安徽联合产权技术交易所等载体,完善线上技术交易平台,发展云上科技转化交易。

  三、主要任务

  (一)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招商模式,鼓励通过“云招商、云洽谈、云签约”等方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投资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线上经济枢纽型与平台型企业总部落户安徽。加强政策、资金、项目扶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商业模式的线上经济领域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推动线上经济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中小微创新型企业集群。

  (二)支持数字技术创新。围绕核心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核心算法等基础领域,集中力量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尖”,努力实现自主可控。积极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创建国家实验室,提升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能力,推进“一室一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协同布局一批线上经济重大项目和研发平台。

  (三)培育推广知名品牌。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导线上经济企业树立质量品牌意识,鼓励企业注册商标、培育推广知名品牌,着力塑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企业、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精品安徽”央视宣传、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博会等平台作用,加大线上经济龙头企业和产品推介力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壮大知识产权专员队伍。

  (四)建设典型应用场景。围绕线上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加快推出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建设一批示范应用项目,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支持力度,加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广与成果转化。鼓励各地对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优的应用场景给予奖励,加强优秀应用场景建设成效与经验总结推广。

  (五)建设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谋划建设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超前布局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畅通数据要素流动通道,积极打造创新应用和公共服务支撑平台,着力发展线上制造、线上服务、线上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全省线上经济加快发展。

  (六)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大数据、云平台、工控系统等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护,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及时开展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推动重要信息系统建立容灾备份和数据加密措施。着力提升隐患排查、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和追踪溯源等防护能力。

  (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支持建设长三角数据中心、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合肥人工智能、淮南大数据、宿州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推进城市运行实现“一网统管”。积极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大力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进度,高标准组建一批省级产业创新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发挥省加快建设“数字江淮”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推进线上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展咨询服务,强化线上经济发展智力保障。

  (二)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提升“皖事通办”平台功能,加快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建设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基础库,加快构建全省集中管理、统一标准、共享使用、动态更新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围绕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市场监管、交通出行、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推进主题数据库建设,依法依规推动社会化利用。加快建设安徽省大数据交易中心,构建规范的数据市场化流通交换机制。

  (三)降低要素成本。省内符合条件的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灾备中心等可自主选择执行工商业及其他单一制或两部制电价,鼓励企业通过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用电成本。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提升线上经济企业通信网络接入速率,制定网络优惠措施,进一步降低资费。加强线上经济企业用地保障。

  (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统筹“三重一创”、数字经济、制造强省、科技创新等政策,加大线上经济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创新投入方式,运用补助、贴息、担保、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线上经济发展。严格落实股权激励、技术入股、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线上经济企业信贷支持,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升风险容忍度,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扩大信用贷款规模。支持线上经济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线上经济企业通过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工具融资。

  (五)强化人才引进培育。持续推进高科技人才团队的招引工作,积极吸引线上经济领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皖创新创业。支持高校设立线上经济相关课程和专业,加快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双导师型培养形式,鼓励高校教师进企业、企业专家进课堂。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线上经济相关企业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6月29日


微信 微博 手机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