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传播 > 网络评论 > 正文

AI,如何与医者共舞

2025-03-04 15:20:36 来源:安徽时评
      【打印】 【纠错】 【字体:

  眼下,人工智能软件DeepSeek风头正劲,凭借强大的推理能力、实时动态分析功能以及高效交互体验,迅速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

  “我们医院已正式完成DeepSeek大型语言模型本地化部署。”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将重点关注“AI+医疗”,希望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不过,虽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接入DeepSeek后,在模型训练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要确保患者数据不出院,严格保证医疗数据安全性与患者隐私保护。”刘连新说。

  前不久,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也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严禁互联网医院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的规定,成为舆论焦点。

  那么,当DeepSeek走入各行各业,它在医疗领域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一

  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医院接入DeepSeek,辅助医生诊断。实践证明,医生工作效率倍增。

  提升诊断水平的“好帮手”。

  DeepSeek虽然不能替代医生决策,但在检索信息和临床诊疗思路上表现出色。医生只要将患者的病历等相关信息输入DeepSeek后,智慧医疗AI助手就能融会贯通各个科室的知识信息,迅速生成一份详尽的病例分析,给出更全面的诊疗方案,甚至有时能替代MDT(多学科联合会诊)。而且,智慧医疗AI助手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容易被误诊的病灶,并进行标记和提示,从而降低误诊率。实践中,不少医生都给出使用DeepSeek诊断比较“靠谱”的结论。

  刘连新就表示,DeepSeek能为基层首诊医生提供快速、精准的诊断建议,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的“助推器”。

  医院接入DeepSeek后,在病历内涵质控、AI语音查房、日间手术生成、病历文书数据提取等多个关键场景发挥重要作用。医务人员可以通过AI生成的文档辅助、智能问答、数据分析等服务。已实现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的医院,除了资料检索、分析病情、筛查病灶以外, DeepSeek导诊系统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患者描述的症状,结合排班情况推荐合适的科室和医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推进医院智慧治理的“新抓手”。

  医院通过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并实现与医院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深度融合,就能实现行政审批、排班管理、文件流转等日常事务的智能化处理。与此同时,一些医院借助DeepSeek,对会议安排、文献检索和科研开题等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医院的智慧办公水平因此跃升至“狂飙模式”。

  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浪潮蓬勃发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成果,各行各业用则进,不用则退,实现人机协作已是大势所趋。从已接入DeepSeek的医院披露信息来看,DeepSeek用于医疗系统已展现出显著优势。

  二

  但也应当看到,与高效能相伴随的是高风险,是否安全可靠成了人们讨论DeepSeek接入医疗系统的焦点之一。

  医学不单纯是一门“技术活”,更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对机器,它充满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

  医生除了要了解患者病情、考虑如何治疗之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顾虑与处境,为患者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和支持,给予他们温暖的人文关怀。同时,医者的经验和直觉,在治疗决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短时间内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医生直接看病,只是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最终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医务人员。

  AI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大量的高质量训练数据、算法的优化程度以及临床验证。

  DeepSeek是基于相关数据训练得到的一个知识库,训练最大的难点就在于需要保证前期训练内容的正确,这种“数据清洗”的过程非常耗时,需要专业的人去“标化”处理,目前到这一步还有一段距离。当前情况下,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存在诸多局限性,一旦AI开处方出现错误,很难明确责任主体,患者的权益将难以得到保障。

  医疗领域有其特殊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和个性化的患者需求,医生的价值不可替代。

  医生不仅要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提出高质量的治疗方案,还要兼顾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承担起诊断责任。AI虽然能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但在处理复杂病例、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诊断等方面,难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肯定是不能给患者开具处方的。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工具只是辅助手段和重要帮手,短期内无法替代医生。这也是已涉人工智能的医疗领域的共识。

  三

  医疗可积极拥抱新技术,但还是要坚守临床的底线。

  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无论是互联网医院,还是普通的医院,以及广大患者,在使用AI技术的时候,既要“大胆尝试”,更要“小心求证”。

  作为医院,要充分认识到,DeepSeek运用用于医疗系统已是大势所趋,AI服务医疗的轨迹将不断延伸,并以惠及每一位患者为终点。作为一款高性能AI产品,DeepSeek不仅“很争气”,而且很好用,有助于医疗工作提质增效。既然是个好东西,那就应该派上大用场。医疗单位要在条件许可时,尽快把DeepSeek深度融入核心业务平台,并要为人工智能涉及的领域和环节设置“红线”。

  作为医务工作者,可以借助AI开出“建议处方”,但最终医生必须进行核对、调整。如果医生违规使用人工智能开处方,一旦出现问题,医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严禁使用AI自动生成处方,并非严禁使用AI,而是倒逼医生积极负责。人命关天,医生切勿“偷懒”!

  作为广大患者,也要理性对待DeepSeek在医疗领域的作用。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医生面对面的问诊、细致的检查以及对病情的综合判断,是AI无法完全替代的。当前,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最明智的选择仍然是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AI将如何与医者共舞?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让机器也有了“大脑”,而凭借大数据计算、深度学习和快速推理能力,其智能水平不断提高,甚至比人更加聪慧。在更多医疗机构的探索中,DeepSeek将继续展现其在未来使用场景中的巨大潜力。

  但是,AI并非旨在取代医生,而是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至少在目前,医生的主导地位仍不可动摇,AI还是放在“辅助”角色上为好。

微信 微博 手机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