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传播 > 传播资讯 > 正文

安徽省委网信办主任张杰华:健全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体系 探索全民学数用数的安徽路径

2025-08-29 11:01:16 来源:《中国网信》2025年第8期
      【打印】 【纠错】 【字体:

张杰华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实施的第五年。截至目前,安徽省网民规模达4700万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4800余家、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着强烈现实需要和坚实基础支撑。五年来,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网信为民、数字惠民,着力构建数字生态、数字服务、数字学习、数字保障“四大体系”,加快全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提高全民数字化应用水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凝聚共识,构建全民参与的数字生态体系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安徽坚持创新网络宣传方式方法,持续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网上宣传,着力培育全民学数用数优良生态。

  强化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必须深刻学习领会、深入宣传阐释。安徽常态化开设“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等专题专栏70多个,精心打造“精彩安徽AI有数”“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等热点话题,制作推出《听!“安徽智造”的铿锵足音》等新媒体产品500余件,以鲜活案例生动阐释安徽省数字化发展的重大举措、重大成就,有效凝聚全民学数用数共识。我们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汇聚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磅礴力量。

  强化文明培育。拥抱数字文明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皖举办,对提升安徽网信事业发展能级、弘扬数字文明新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大会举办开幕式、主论坛及“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等14个分论坛,邀请2800余位嘉宾共享经验、共谋未来,取得30余项合作成果,50余个话题登上热搜榜,“汇聚网络正能量 引领时代新风尚”广为传播。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把数字文明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引导群众主动顺应数字时代、积极拥抱数字文明。

  强化知识普及。群众对数字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数字技术的推广进度和应用效果。安徽依托3个国家级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年均开展数字科学普及活动700余场、受众人数超50万人次。突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举办数字知识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7万余场,开展适老助残爱心微课堂8000余次,面对面服务老年人、残疾人711万人次。我们将持续深化数字知识科普,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广机制,营造全社会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浓厚氛围。

  优化供给,构建全民共享的数字服务体系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安徽在数字化转型中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强化优质数字服务供给,加快弥合数字鸿沟、补足数字短板,着力厚植全民学数用数肥沃土壤。

  数字基础设施广泛覆盖。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累计建成5G基站超16.7万个、10G PON端口数104.5万个、智能算力规模3.5万P,IPv6活跃用户超7300万户。推出全球首个运营商级量子加密办公应用量子密信,服务用户超500万人;合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带宽2600Gbps,居全国第8位。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16个省辖市全部达到“千兆城市”标准,行政村5G通达率、千兆网络通达率均为100%。我们将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部署建设,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降低应用成本,努力让群众能用、好用、爱用。

  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可及。持续以数字技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加快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累计汇聚公共数据3403亿条,提供服务2313亿次,上架数据产品超1000款。不断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省政务事项在线办理率达99.3%,213项政务服务事项全国范围“跨省通办”、179项服务事项及应用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上线运行的“一件事”重点事项平均总跑动次数减少94%。我们将持续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适普惠,优化数字政务平台功能,努力让群众好办事、快办事、易办事。

  数字生活场景丰富多彩。把丰富数字生活服务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着力点,突出加强民生领域数字应用建设,创建8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确定69家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单位,推动民生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加强数字应用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建设,组织2500余家政务服务大厅和电信运营商营业厅配备适老助残爱心专席和服务专员,推动“智医助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电子社保卡覆盖率达85.6%,社保卡“一卡通”平台对接1800余个应用场景。我们将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数字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丰富新型数字生活场景,努力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数字生活。

  加强培训,构建全民适用的数字学习体系

  加强数字教育培训是提升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安徽坚持分类推进、因人施策,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职业持续拓展数字教育培训渠道,综合运用学习、体验、评价等多种手段,着力提高全民学数用数能力水平。

  增强数字工作能力。深入推进数字技能培训进企业,按照“省级示范+市县推广”模式,实现重点行业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全覆盖。选树培育509家数字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益企服务云”平台,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首批互联互通试点平台。加大农村地区数字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数字化“新农具”应用水平,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1.2%,居全国前列。我们将持续分层分级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引导支持各类职业群体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数字教育水平。统筹推进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建成智慧学校9000余所,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学校多媒体覆盖率均达100%。做强“皖教云”“e会学”等优质智慧教育平台,采集数据8.3亿条,浏览量超17.9亿次。丰富“五一学堂”平台培训资源,免费开放4000余门网络课程,浏览量超500万次。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多元场景运用,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荣获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我们将不断健全终身数字学习体系,统筹学校数字教育、数字技能职业教育、数字技能认证等环节,着力构建四通八达的数字教育“立交桥”。

  激发数字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安徽创新优势、科教优势,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家、居全国第2位,世界“灯塔工厂”6家、居全国第3位,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居全国第5位。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数据驱动的科研创新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多链协同”,积极开展数字创新大赛、成果推广、创先示范等活动,不断激发数字创新活力。

  强化监管,构建全民共治的数字保障体系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徽坚持把优化数字保障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引导群众安全用数、依法用数、规范用数,着力筑牢全民学数用数的安全屏障。

  安全用数。常态化推进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宣传教育,以承办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年均组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七进”活动8000余场,有效引导全社会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技能。深化网络安全教育产业融合发展,全省集聚网络安全企业160余家,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210亿元,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提供强力技术支撑。我们将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增强全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意识,推动形成共筑安全防线、共享安全空间的优良格局。

  依法用数。聚焦“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信息窃取”等重点环节,持续开展“江淮净网”“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系列行动,每年集中公布100个网络违法典型案例,形成违法必究的强力震慑。打造“共筑山清水秀网络空间”网络普法IP,建成网络普法基地、主题公园、体验场馆51个,开展网络普法活动740余场,受众达1000万人,网络法治氛围日益浓厚。我们将坚持把依法治网作为基础性手段,统筹网络立法、普法、执法,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规范用数。加强全民学数用数道德示范引领,推送公益短信1.5亿条,推出公益广告500余个,发放宣传资料200万份,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科学合理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强化行业自律,成立安徽省互联网行业联合会,督促指导数字技术和产品开发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准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我们将持续强化全民数字道德伦理规范,引导群众遵守数字社会规则,形成良好行为规范。

  下一步,安徽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结合编制实施“十五五”发展规划,谋深谋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贡献安徽力量。

微信 微博 手机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