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声谷仿佛来到极具科技感的未来。作为全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位于合肥市的中国声谷是国家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是该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加快产业创新集聚的重要体现。
图为中国声谷大楼外观 新华网任禹西 摄
今年以来,在受到疫情影响的形势下,还是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逆势而上,在政府的指引下以“硬核”科技激发市场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声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产业集聚效应猛增 奋力实现“双千目标”
据悉,2020年1月至8月,中国声谷营业收入达到620亿元,入园企业932户,今年年底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入园企业超过1000户的“双千目标”。
目前,通过产业环境完善与孵化培育创新,中国声谷先后获得了国家级众创空间(粒子空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八大“国”字号荣誉资质,形成产业特色明显、技术领先、配套齐全、辐射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图为中国声谷体验中心 新华网任禹西 摄
由此带来的影响使得中国声谷产业集聚效应猛增,在智能语音、类脑智能等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建立领先优势,积累了一批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研成果。目前,基地已集聚有科大讯飞、华米科技、金山软件、华云数据、海康威视、四维图新等910余家龙头企业,孵化带动了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
“政策补缺+平台战略”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部省共建,规划引领,政策支持。中国声谷以工信部一所牵头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为战略蓝图,以安徽省政府出台的《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全球顶级人工智能技术与创新企业。
2017年9月,安徽省发布支持中国声谷建设的专项政策,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中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项目;2017年至2020年,安徽省政府每年将安排2亿元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扶持资金,合肥市每年拿出6亿元资金,跟进扶持,并明确了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原始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等十大举措。
图为中国声谷产业平台介绍 新华网任禹西 摄
中国声谷不断规划落实平台化战略,坚持技术平台和产业平台两手抓,持续完善基地产业环境,打造产业持续吸引力,目前已经建成了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开放平台,以及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的产业共性服务平台。
中国声谷运营单位高级副总裁毛媛媛表示:“中国声谷打造和组建的技术平台、产业平台还有专家委员会可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中国声谷也是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使得与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的扶持政策能够真正为企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