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 正文

聚焦深度融入 推进产业互嵌

2020-12-24 10:34:01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打印】 【纠错】 【字体: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27市之一,铜陵强化机遇意识,聚焦深度融入,全面对标沪苏浙,对接先进生产力,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与沪苏浙地区产业互嵌,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全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转移承接提升基地。

  项目为王

  推动精准招商,开放合作引深

  12月11日,铜陵市义安经开区安徽嘉铜合创金属制品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工程车、运料车往来穿梭,各型机械设备开足马力高速运转。“这是我们打造的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升级新平台,也是立足自身实际精准招商的重点项目之一。”义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汪祺介绍,该项目主要用于承接来自浙江省海盐等地以紧固件制造为主的企业以及上下游配套产业转移,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万吨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的能力。

  铜陵产业经济总量排名前6的重点行业中,约80%的市场在长三角地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铜陵抢抓沪苏浙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扬长补短、错位承接,全面加大“双招双引”和重大项目攻坚力度。

  9月25日,铜陵举办“融入长三角,聚力新铜陵”苏皖青年企业家铜陵行活动,50余名来自江苏和安徽的青年企业家相聚铜陵。活动中,铜陵市政府分别与江苏省青年商会、安徽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青网科技控股集团等企业分别与铜陵相关地区签署项目落地协议;苏皖两地团组织和青商组织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一批企业与铜陵相关园区部门达成合作意向。

  谋求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体系,铜陵“走出去”“引进来”,重点围绕铜产业、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高端环节和先进性结构材料、电子信息、半导体、5G、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核心环节,采取产业链招商、云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乡贤招商等新模式,精准发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大力承接沪苏浙产业梯度转移。

  “今年1月至10月,铜陵在建省外投资项目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达230个,实际到位资金354.4亿元,占实际利用省外到位资金总量的57.1%;新引进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招商项目138个,占新引进项目总数的55.4%,实际到位资金273亿元。”铜陵市发改委主任凌勇介绍。

  以开发园区为支撑、以开放平台为抓手,铜陵还将自身与沪苏浙开发区的合作全面引向深入,先后与上海松江、江苏常州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跟进与苏商产业园、苏州工业园的合作。同时,聚力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市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管理体制、人事薪酬、绩效考评等方面发力,激活园区主动性、能动性。

  创新驱动

  对接头部资源,加强成果转化

  在六国化工公司中控室,电脑屏幕上的“工业大脑”系统清晰地显示着萃取目标值、计划控制值、控制值推荐等参数。“基于阿里云公司的‘飞天’计算平台和ET大脑大数据体系,‘工业大脑’通过工艺数据的实时上云、建模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生产物料添加的最优解。”六国化工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吴昊介绍,“工业大脑”推动传统工业迈入“算力时代”,可以有效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磷酸萃取率、降低磷石膏固废及尾气排放,实现“减排不减产、增收不增耗”目标。

  对接长三角数字经济头部资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铜陵已与阿里云公司、科大讯飞等企业开展全面深度合作,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与阿里巴巴控股的浩鲸科技公司共同组建安徽长江工业大数据公司,成立长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长江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中心,设立铜陵市大数据产业园与铜官数谷两个大数据产业园,112家企业上网入云,产业聚集效益初步显现。

  在安博电路板有限公司车间内,电镀区、压合区、出厂区等生产线上,智能设备如同绣花一般在电路板上来回快速移动,效率和精细程度之高让人惊叹。“我们生产的8层到12层高精度电路板已经是行业中的高端产品。”公司生产部主管刘雷言语中皆是自豪。

  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培育更多创新型、“专精特新”企业和新兴产业。铜陵在政策上打出“组合拳”,出台《关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实施意见》《“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方案》等系列政策,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方面对标学习沪苏浙地区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主动开展科技合作,布局建设一批研发基地、公共技术平台和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紧扣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我们着力做好传统企业高新化、创新平台市场化、科技服务生态化三篇文章。”铜陵市科技局局长王所宝说。

  铜陵与中科大共建中科大医药和新材料研究院,与同济大学共建安徽长江氢能研究院、氢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江南大学共建江南大学(铜陵)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联合上海大学、河海大学等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校企产学研基地、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基地;巩固与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理化所的全面合作;推深做实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等现有科研创新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专项对接活动,签订60多个合作项目;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推动了一批关键技术、重大科技成果落户。今年,铜陵新招引的14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中,来自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团队占7个,集中在铜基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

  要素相融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等高对接

  11月28日虽是周末,但义安区发改委副主任凌红日依然前往位于义安经开区的年产10万件高档洁具系列产品项目工地解决问题,这让项目负责人朱政感到心里暖融融的。“到铜陵来投资,感受到了温暖贴心的服务。”朱政说,虽然阴雨天气耽误了一些进度,但是他们有信心如期竣工投产。

  对铜陵优秀服务点赞的不只是朱政。铜陵洁雅生物公司今年订单量暴增,还与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每年1.1亿美元的订单,但洁雅生物目前的产能就算开足马力也无法满足,新建厂房时间又来不及。铜陵狮子山高新区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处置园区“僵尸企业”、盘活2.7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并以“5+2”、“白加黑”的方式协助洁雅生物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项目建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更加突出“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落实好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对标沪苏浙服务水准,铜陵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流程再造、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切实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

  为撬动更多长三角社会资本服务本地企业发展,铜陵积极打造长三角合作“基金部落”,深化与中金资本、上海国盛合作,组建、招引市场化运作基金。截至目前,铜陵组建或参与设立长三角(铜陵)融合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32支基金,总规模244亿元,已投资83个项目。为方便企业办事,铜陵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行全程网办、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出了“11240”智慧政务模式,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铜陵还全方位深化人才交流,分批选派29名青年党政人才赴上海松江、浙江台州、江苏常州等地跟班学习;推动交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要素全方位与沪苏浙等地对接相融,将互联互通、互利共享推向全方位。( 本报记者 刘洋 本报通讯员 朱敏)

微信 微博 手机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