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传播 > 网络评论 > 正文

【地评线】中安时评:赓续奋斗是对袁隆平的最好纪念

2021-05-26 08:33:43 来源:中安在线
      【打印】 【纠错】 【字体:

  5月24日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

  袁隆平奋斗一生的“伟大的事业”,关乎中国饭碗,是“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学习他一辈子信念坚定的高贵品质。秉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坚定信念,从意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到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再到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袁隆平培育杂交稻的信心从未动摇,他决心用科技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一头扎进杂交水稻研究,其间历经种种质疑、磨难、艰辛,从未易其志,终成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

  学习他一辈子奉献祖国的为民情怀。袁隆平曾梦到,超级稻试验田里,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自己和科研团队在下面乘凉。上个世纪50年代,响应国家“到基层去”的号召,袁隆平在毕业分配志愿书写下“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最终,他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校当老师。此后,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不仅改变了他的一生,也让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

  学习他一辈子躬耕田野的崇高风范。皮肤略显黝黑粗糙的他自称是地道的“泥腿子”,守望稻田近六十载,连农活最棒的老农也由衷对他竖起大拇指赞叹“袁老师干活太实在”。珍惜粮食也是袁隆平对学生的要求,他曾表示自己挑研究生有一个条件不下田就不带,只有亲身下过田体会过“锄禾日当午”艰辛的人,才会对“粒粒皆辛苦”有深刻体会。学习袁隆平,就是要树立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用知识与汗水服务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一生永为“稻粱谋”,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他是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国之大者。躬耕田畴第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是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赓续奋斗,正是对袁隆平的最好纪念。

微信 微博 手机站 回顶部